适度运动有助改善睡眠质量,但哪种运动效果最好?
近日,一项发表在《英国医学杂志-循证医学》上的新研究,提名了4种助眠运动:瑜伽、太极、步行或慢跑。
4种有效的助眠运动
在上述研究中,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纳入1348名失眠患者的临床数据,系统评估了13种干预措施对睡眠的影响,其中7种为运动方式。
结果发现,瑜伽、太极、步行和慢跑在提升睡眠效率、延长睡眠时间、缩短入睡时间等方面表现突出。
其中,瑜伽对总睡眠时间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(平均延长110分钟),太极可改善睡眠结构,步行与慢跑则能有效缓解失眠引发的日间功能障碍。
研究人员解释,这4种运动改善睡眠的机制各有不同:
瑜伽通过呼吸调控与肌肉放松激活副交感神经,太极以“慢节奏+意念集中”平衡身心,步行可促进血液循环并调节生物钟,慢跑则通过适度疲劳效应提升深度睡眠比例。
运动:调节睡眠的天然处方
运动不仅是种体力锻炼,更是调节身心的“天然处方”。
与高强度锻炼不同,上述研究提到的4种运动强度适中,避免了神经兴奋性过高反而干扰睡眠的问题。
另外,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睡眠质量,还能减轻睡不好给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发表在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》上的一项研究表明,每周运动量达到或超过推荐量,可能会抵消睡眠质量差对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。
经过11年的跟踪监测发现,没有中度以上体育活动且睡眠不好的人,比那些体力活动较多、同时睡眠得分较高的人,全因死亡的风险要高出57%。并且这些人死于各种心血管疾病、癌症和肺癌的风险也高出很多。
令人欣喜的是,对于那些睡眠得分不高、但体力活动得分较高的人来说,这种风险几乎消失了。
睡前运动,时间是关键
上述新研究对运动时间也做了提示: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步行或慢跑,每周坚持3~5次,可显著改善睡眠指标。瑜伽与太极则建议睡前2小时练习,避免过度拉伸引发兴奋。
夜间首选温和的运动,并且无论何种运动,最好在上床睡觉前2小时完成锻炼。
晚上运动后很饿,要忍着吗?
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张一民建议,晚上运动后应适当进食补充体力,但因接近睡觉时间,不建议食用高热量、高糖分食物,而以低糖、低脂肪食物为宜,这样既能饱腹,又不长胖。
推荐食物如下:
苹果。运动后吃一个不仅可补充身体所需营养,还可促进胃肠道蠕动,有利于排便。
香蕉。钾元素丰富,可以中和运动时产生的乳酸,来缓解肌肉酸痛和身体疲劳。
黄瓜。热量低、水分足,可产生明显的饱腹感,其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帮助排便。
胡萝卜。热量低,丰富的胡萝卜素对保护眼睛、皮肤,增强免疫力有重要作用。
燕麦。含有β-葡聚糖,能降低小肠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,抑制胆固醇合成,并有吸水膨胀作用,饱腹感强。
鸡蛋。富含优质蛋白质、微量元素等,能为身体补充能量和营养,做法上以蒸煮为宜。
酸奶。富含蛋白质、乳酸菌、钙等营养物质,能帮助补充能量,促进身体恢复,还有助肠道菌群平衡,促消化,但最好选低糖的。
最后提醒,运动后最好休息1小时再吃东西,降低胃肠负担。